《探清水河》以清末民初北京蓝靛厂火器营的民间故事为蓝本,通过叙事性歌词展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。歌词以清水河为地理坐标,运用杨柳、明月等传统意象构建出哀婉的意境,通过"松老三"女儿大莲与青年佟小六的爱情线索,揭示了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的残酷压制。全篇采用白描手法铺陈叙事,"提起了宋老三,两口子卖大烟"的开篇即奠定市井气息,而"荷花万字"的绣花细节、"五更天"的时间节点等具象化描写,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画面感。歌词中"爹娘打骂"与"投河殉情"的强烈戏剧冲突,折射出旧时代青年在宗法制度下的生存困境,河水流淌的意象既象征生命流逝,也暗喻礼教传统的顽固性。民间小调特有的复沓句式"秋雨下连绵"、"霜降那清水河"等,在循环咏叹中强化了悲剧力量,使作品超越单纯的情爱叙事,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下社会伦理的民间记忆载体。结尾处"痴情的女子那多情的汉"的评点式收束,将个体命运升华为对普遍人性的观照,体现了民间文学"哀而不伤"的美学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