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思凡》以古典意象为衣,包裹的却是一颗跳动于尘世间的凡心。歌词借小尼姑思凡的民间故事框架,细腻勾勒出修行者内心情愫与戒律的拉扯。晨钟暮鼓与春花秋月形成强烈对照,木鱼声声敲不散眼底人影,佛经卷卷掩不住心潮暗涌,这种矛盾正是人性与神性亘古的对话。歌词中“袈裟染尘”“青丝绕指”等意象,暗示着宗教规训与自然情欲的博弈,而“偷尝红烛泪”的隐喻更是将这种挣扎推向具象化。看似在写宗教外壳下的凡心萌动,实则探讨的是所有被规则束缚的灵魂对自由与本真的渴望——无论是僧袍还是世俗身份,人都面临着自我与外部期待的冲突。最终歌词以“踏山涉水赴烟火”作结,并非否定修行意义,而是指向一种更为普世的解脱:真正的超脱或许不在于脱离尘世,而在于坦然接纳人间烟火里的真实自我。整首作品通过极富张力的意象并置,完成了一场从禁欲到入世、从挣扎到和解的精神叙事。